這是描述信息
資訊分類

為什么環保行業產生不了華為這樣的企業?——5大癥結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北極星大氣網
  • 發布時間:2021-09-30 10:27
  • 訪問量:0

為什么環保行業產生不了華為這樣的企業?——5大癥結

【概要描述】這兩日,幾個環保微信群都在轉發有關華為和孟晚舟的文章,這類傳播中包含了兩種心態,一種是振奮和自豪,一種是欽慕和學習。

鑒于此,探討兩個問題:環保企業為什么產生不了華為這樣的企業?環保企業可以向華為學習什么?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北極星大氣網
  • 發布時間:2021-09-30 10:27
  • 訪問量:0
詳情

(圖片來源于新華網)

這兩天,孟晚舟歸國一事讓舉國振奮。

9月25日晚,孟晚舟身著一襲紅裙走出機艙,這是英雄凱旋的時刻。

因為這一刻標志著一場曠日持久、艱苦卓絕的較量取得勝利,這是一場讓國人為之自豪、對國家意義深遠的勝利。

孟晚舟事件發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集中縮影。

作為此次事件的焦點的華為公司,則以獨特的方式走進了國人心中、站在了世界中心。

華為的崛起已經不單單是一家杰出企業的異軍突起,而是一個國家迅猛發展的突出標志。

美國人之所以全面圍堵華為,是因為華為已經在多個維度開始吊打全世界,實力之強悍讓美國人不得不著急,甚至是耍流氓。

關于華為,我們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在使用其研發生產的技術和產品,陌生的是我們并不完全地知道其厲害的程度。

華為是怎么做到的?我思來想去,也看了很多分析,最終還是認為根本原因不是其創了什么記錄、擁有多少專利,而是其特有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對任何其他的行業、企業都有著極高的借鑒意義。

這兩日,幾個環保微信群都在轉發有關華為和孟晚舟的文章,這類傳播中包含了兩種心態,一種是振奮和自豪,一種是欽慕和學習。

鑒于此,探討兩個問題:環保企業為什么產生不了華為這樣的企業?環保企業可以向華為學習什么?

01

環保行業為什么沒有華為這樣的企業?

不妨先看網上的一個與之相似的問題:

這個回答雖似玩笑、不很嚴謹,但講到了問題的本質之一,即人的因素——人決定企業,企業家的品質決定企業的樣子。

華為、任正非毫無疑問是國內企業和企業家的模范,這二者身上幾乎具備了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的全部素質??梢哉f,華為的存在可以回答所有企業不行的原因。

“為什么環保行業產生不了華為這樣的企業?”,這個問題同樣適用于許多其他行業,而原因也是相通的。

企業中有一個普遍現象(包含環保企業在內):一家企業最好的狀態是在創業五六年,規模不大不小的時候,一旦做大了就到頭了。有人將其原因歸結為“大企業病”,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是“企業主病”,這種病有著種種癥結:

癥結一:舍本逐末的追求

很多時候,企業主的成就很多時候被綁在了財富數據上,而對企業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價值毫無興趣。

比如環保行業,老板們比的永遠是拿了多少項目,而不是創新了什么技術、多大程度上顛覆了行業。

追求財富本沒有問題,這本身是創業者的動力;但此過程要建立在一定的根基之上,否則得到的便是海市蜃樓。

以華為為例,其手中的技術專利、品牌商譽、人才團隊、企業文化就是其財富的根基,這一牢固的根基讓其在全世界的圍堵下依舊巋然不動;而那些稍有風吹草動就分崩離析的財富帝國,根子上就是空虛的泡沫。

癥結二:好走捷徑

做企業好比造船,每一步都要做扎實,一顆螺絲釘糊弄了都可能造成船覆人亡的災難。但諷刺的是,行業內這樣的災難屢屢上演,卻少有人能汲取教訓。

做企業沒有捷徑可走,尤其是做一家優秀的企業;無可撼動的地位來自無懈可擊的本事。

許多企業后來的失敗都是由最初繞過的困難導致的。這一點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興和華為同樣面對美國打壓而結局卻截然不同。

不少創業者創業之初能夠保持一定的純潔性的,但創著創著歪門邪道就來了,因為太著急,太想一步登天。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做人、做企業一個道理。過去兩年陷入麻煩之中的環保企業幾乎都想走捷徑,也幾乎都栽在了走捷徑的地方。

癥結三:把上市當成終極目標

上市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助推器,也是企業發展良好的表征之一;但幾乎所有企業對上市的理解和定位并非如此。

不爭的事實是,在當前的語境下,上市和圈錢是等價的。因此把公司做上市成為了許多人躋身富豪的手段,為達成這一目的,“公司經營”變成了“產品包裝”,這樣的經營心態下產出多是外強中干的花架子。有的企業甚至把沖擊上市的口號作為宗旨寫在了墻上。

上市后的企業也自然變成了某些人的提款機,與此同時企業苦心經營的原動力自動消失。最終的結局往往是部分人發財后,留下一堆債務和滿地爛韭菜。

所以我們看到,上市撈錢成了許多企業家的終點站,也毀掉了許多優秀的企業和創業精神。

過去一段時間,一眾環保上市企業出事,產生的一個負面輿論是:假環保,真套利。

癥結四:經不住考驗

許多企業生存的根本是“資源“,“資源”用盡了,企業多半也到頭了。依附式的生存模式使其抵抗力極差、定力不足,這是大多數企業的通病。

大多數經營者沒有為企業注入生命力,更不培養企業應對危機的抵抗力,企業基本上是在危險的狀態中茍且,這導致外界稍有波動就頂不住了。

除了抵擋不了環境不好時的危機,許多企業抵擋不了環境好的時候的誘惑。有企業常常把“資源”的作用力和市場增長帶來的收益增長誤認為是自身能力的提升,然后變得膨脹,最終自己把自己撐死。

很多環保企業不是“餓死”的,而是“撐死”的。

此外,許多企業對自己要做什么沒有清晰的概念,不能在一個方向深扎下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永遠沒有屬于自己的戰場,所以也談不上有戰績。

癥結五:錯把“能運轉”當成“會經營”

除了前述的“發財夢”,許多企業主有“老板夢”,好不容易創業了當然要自己“當皇帝”了。要命的是,老板們往往認為管理是一件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更要命的是,老板們又常常錯把企業“能運轉”當成“會經營”,然后在這種誤解中開始皇恩浩蕩、指點江山,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伴有組織渙散、人才流失、效率低下的不良癥狀。

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建制,所有事情老板一把抓,而且老板大都認為自己無所 不能。勤奮的老板常常以總司令的角色越過軍、師、旅、團、營、連、排長指揮工兵挖地雷;懶惰的老板則深居官邸,任前線一團亂麻;還有的老板善于學習,卻常常生搬硬套,教條主義盛行;還有的硬是把二三十人的團隊搞成了政治舞臺,然后表演自己的政治才華,并且自得其樂……如此等等,總之,老板們總是能夠通過各種方式把企業帶垮,最后也不會承認自己完全不懂管理。

病癥很多,暫列五條。如果能對以上五條有所觸動,也一定能據此舉一反三;如果不能,多說無益。

02

環保企業可以向華為學習什么?

孟晚舟事件后,“華為熱”、“愛國潮”又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相比于這些,“學習華為”可能才是大家最應該做的,讓華為做事的精神在更多的行業、更多的人群中散播,而環保行業更需要這種精神。以下幾條值得學習:

1、十年磨刀之堅韌

我們都知道成就偉大絕非朝夕之事,華為今天的榮耀全得來于其十年磨刀之堅韌。

華為從一開始選擇的就是一條人跡罕至的長路。正如任正非所說的,“我們犧牲了個人、犧牲了家庭、犧牲了父母,就是為了一個理想,這個理想就是要站在世界的最高點。今天大家的口號又變了,要世界第一。”

當今大多數企業都處在焦躁不安的狀態,有一分成色一定要包裝成十分,不腳踏實地做事,成天鉆研話術,而不去提升技術,盯的都是眼巴前兒的利益,這自然是走不長的,環保行業尤其如此。

尤其是互聯網嚴重妖魔化的今天,人人都染了一夜暴富的瘟疫,都在追求短平快,少有人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

2、不畏艱難之勇毅

沒有什么事能隨隨便便做成,沒有誰能隨誰便便成功,更何況像華為這樣在豪強的夾縫中前行,其困難可想而知。

華為曾經在2000年的時候也想過將公司賣給美國公司,但后來還是選擇和美國正面交鋒,咬牙堅持下來了。

這個咬牙堅持就是不畏艱難之勇毅,這個品質多數人多少都有一點,但是勇毅的程度不一樣,有人一擊而傾,有人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華為之勇毅屬于后者。

勇毅的精神是什么,我想正如任正非所言,“不要遇到一點困難,就悲觀,不要遇到一點挑戰,就想投降,投降沒有出路,只會被人蹂躪。要敢于亮劍,提刀跨馬殺敵”。

我們沒必要神化華為、神化任正非,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企業、偉大的企業家莫不如此。

3、未雨綢繆之韜略

在與美國較量的過程中,華為的一個潛伏28年之久的“備胎”計劃出奇制勝,未雨綢繆之韜略令人叫絕。

2019年5月17日凌晨,華為旗下的半導體公司海思總裁何庭波的一封內部信刷屏。信中稱,華為多年前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

這就叫眼光長遠,胸藏韜略。

許多企業家成天這個戰略那個戰略的,基本上都是瞎忽悠。能對未來作準確的預判,并真正著手做充分的準備,這才叫真正的韜略。

未雨綢繆不是一個難懂的道理,我們中學課本上就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格言,但是真正能踐行的人很少。平常人倒也罷了,作為企業家這是最基本的素質。

華為為什么能想到這么多?因為其目標很遠,要走的路很長,因為其知道這條荊棘花鋪就的路上會遇到什么。

 

03

結語

中國在崛起,營商環境也許還不夠好,但絕對不差。

中國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檔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正在發生去偽存真、脫虛向實的大轉變。

在這場變革中,淘汰誰、留下誰、支持誰是一目了然的,在中美貿易戰中讓國人揚眉吐氣的華為已然是這場考驗中的標桿。

中國經濟需要脫虛向實,企業作為經濟的基本單元同樣需要體檢?,F在不少企業都有“頭大、身肥、腿瘦”的毛病,很多企業的問題不在于行業形勢好不好,而在于能否良性運轉。

比如最近引發民憤的某大,若不是考慮就業、債務等不良影響,實在沒有拯救和存在的必要。

關于環保形勢,形勢是好的,但幾乎所有企業都忽視了新形勢中的“新要求”。準確來講,新形勢下的環保產業是屬于能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的企業的,對真才實干者更加友善。

靠特權、包裝、割韭菜等手段發展的企業與當前的大環境是格格不入的,也是與“真抓實干”的論調格格不入的。
 

  • 問:為什么華為這樣的企業只有一個?
  • 答:因為只有一個任正非
關鍵詞: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久久久中日AB精品综合_欧美色图在线观看_www.少妇_国产精品日产欧美久久久